紐約時報:電視并未死去 寄身網(wǎng)絡內容才是核心
來源:數(shù)字音視工程網(wǎng) 編輯:航行150 2014-11-11 17:02:05 加入收藏
11月10日消息,據(jù)《紐約時報》報道,電視機作為美國生活中心的地位開始動搖,現(xiàn)在的年輕人不會去買電視機,當然也不會去交電視費,有些人覺得沒有必要,有些人是囊中羞澀,但他們依然用筆記本電腦、智能手機或平板電腦觀看自己喜歡的節(jié)目,電視節(jié)目作為美國文化中心的地位大大加強。此外,雖然看電視從集體活動變成了私密感受,但他們依然可以在社交網(wǎng)絡上進行熱烈討論。與前輩的電視觀看體驗相比,形式變了,內容卻沒有變。
但你要是向阿比蓋爾•麥克菲(Abigail McFee)這樣的年輕人談起這樣的經(jīng)歷,她肯定會以十分訝異的眼光看著你。作為塔夫斯大學二年級的學生,19歲的麥克菲從未擁有過一臺電視,她估計自己90%的朋友也沒有。在當今筆記本電腦和Hulu當?shù)赖臅r代,她想不通為什么還有人會去買電視,“當我走進一間宿舍,如果看見一臺電視的話,我的第一個想法就是這沒有必要,簡直是浪費空間。”
而在十年前,一個家庭,甚至是一間宿舍內如果沒有電視,才是一件不可思議的事情,就好比是一幢房子里沒有電話。從某種意義上來說,這就是問題的關鍵。過去十年間,固定電話仿佛是在一夜之間從家庭標配成為了不符合潮流的器具。在很多連線一族看來,電視機是一種奢侈品,或者是無關緊要的家庭電器。更有甚者,這些人中的很多已經(jīng)成了“剪線族”,開始停用有線電視服務,當然更加不會去買電視了。
平板電視銷量下滑,節(jié)目更多的遷移至網(wǎng)絡(上月HBO和CBS就公布了新的網(wǎng)上流媒體服務訂閱方案),電視作為美國生活主角的地位首次出現(xiàn)動搖。
與人合著《X對Y:文化戰(zhàn)爭,愛的故事》(X vs. Y: A Culture War, a Love Story)的萊昂娜•愛普斯坦(Leonora Epstein)說:“定義Y世代的是MTV和尼克兒童頻道等有線電視網(wǎng)。當年《戀愛世代》(Dawson’s Creek)播放的時候,大家不僅會緊盯電視,中間播放廣告時還會打電話興奮地進行討論。”
25歲的景觀設計師弗朗辛•利伯曼(Francine Lieberman)表示,成長期間電視主宰了她的生活,但大學以后她就沒有擁有過電視,她半數(shù)以上的女性朋友也沒有買過電視,相反她的很多男性朋友似乎都需要60寸的大電視,以便能在觀看ESPN體育臺時獲得影院級的效果。
對利伯曼來說,這是生活方式的選擇,住在紐約意味著娛樂的方式有很多,難得空閑的夜晚她也會用iPad追劇。唯一用電視機看節(jié)目就是在健身房早鍛煉的時候。
不過有一點可以肯定,說電視機會步入索尼Walkman的后塵還是有點夸張。根據(jù)全球市場研究機構IHS Technology的數(shù)據(jù),美國去年一年內出貨的平板電視數(shù)量為3450萬臺,雖然這個數(shù)字比2010年的4000萬已經(jīng)下滑了13.75%,但依然非??捎^。
但另一方面,盡管有廠商還是出品連接網(wǎng)絡的智能電視,以便能趕上潮流,但大多數(shù)極客未來主義者看來,該是為電視機寫訃告的時候了。在智能手機時代,只有一種功能的設備都將遭受殘酷的命運,不僅僅是電話,還包括鬧鐘、桌上日歷、攝像機、甚至是手電筒和懷表,它們都比不上口袋里的一臺iPhone手機。
當然出現(xiàn)這種局面的原因并不是電視節(jié)目的問題。在一個多姿多彩的年代,電視作為美國文化中心的地位更加突出。獲得奧斯卡提名的HBO有線電視劇集《真探》引發(fā)熱議
許多拋棄電視的千禧一代實際上仍然喜歡電視,實際上得益于可以在手機或平板電腦上隨時隨地的追劇,他們看電視看得更兇。他們可以在坐火車或飛機旅行時看電視,住賓館時看,在公園休息時看,在咖啡廳等朋友時也可以看。
負擔不起也是原因之一。60寸的夏普Aquos要800美元,即便是二手網(wǎng)站上200美元的32寸電視,剛剛大學畢業(yè)的喬納森•雷(Jonathan Ray)也負擔不起,因此一般的劇他就用Macbook Pro和iPhone看了。對于《權利的游戲》這種講效果的劇,他的解決辦法是空閑的電腦顯示器、音箱加Apple TV盒子,為了降低費用,他還和好友們分享Netflix、Hulu Plus、亞馬遜Prime Pro和HBO等在線流媒體收費服務的密碼。雷說:“有臺電視挺好的,以后我可能會買一臺,但現(xiàn)在沒有必要。”
而密碼共享更像是一種測試朋友親密度的社交行為。例如,登錄Netflix賬戶后,好友可以在觀看歷史中看到你看過什么東西,你也可以看到他在看什么。雷表示:“只有親密的朋友才會共享密碼。”
雖然看電視從集體活動變成了私密體驗,但歷史悠久的電視觀賞討論派對并沒有消亡,現(xiàn)在的年輕人使用21世紀的技術將其復興。他們會在電視播放期間在社交網(wǎng)站上進行討論,分析劇情,使用搜索引擎探索劇中人物。25歲的凱蒂•泰勒(Katy Taylor)表示,這不僅僅是看電視,而是一次社交活動,一次交談。
邊看節(jié)目邊發(fā)微博的習慣也成為電視臺創(chuàng)造話題和點擊率的手段。NBC在《美國好聲音》就是用多個熱門話題關鍵字進行推波助瀾,讓每次節(jié)目都成為一次虛擬派對。根據(jù)Twitter的數(shù)據(jù),這檔節(jié)目創(chuàng)下來播放期間發(fā)送推文最多的紀錄。
但也有電視重度患者表示,他們在《廣告狂人》每季最終集或奧運會開幕時,都無法抵擋48寸電視的魅力。作為《神秘博士》的鐵桿粉絲,29歲的全職媽媽漢娜•哈米爾(Hannah Hamill)去年11月驅車20英里到姐妹家觀看了BBC美國臺播放的《神秘博士》50周年慶典。她說:“我要犒勞自己,在50寸電視上觀看這個節(jié)目。”
評論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