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互大屏反射式紅外觸控技術解析
來源:DISCIEN 編輯:小月亮 2021-07-21 09:00:57 加入收藏
2021年上半年,IFPD教育、會議市場眾多新品上市,從觸控技術來看有紅外、ITO、膽甾液晶等各類觸控類型產品紛紛亮相,也在成本、顯示效果、觸控效果方面為市場提供了更多的解決方案,而本篇文章重點聚焦 MAXHUB 與S eewo 兩大品牌發(fā)布的反射式紅外交互大屏。
2021年4月,MAXHUB新品發(fā)布會亮相反射式紅外觸控產品,在這之后的5月中國高等教育博覽會中,Seewo也推出了同技術類型產品,至此CVTE旗下兩大品牌均已采用該技術,此技術由瑞典紅外觸控廠商平蛙(F lat frog) 推出,接下來將從外觀與顯示效果、觸控效果兩方面剖析該觸控技術特點。
圖1:MAXHUB反射式紅外觸控一體機
外觀與顯示效果: 紅外觸控技術目前仍舊是交互大屏市場市占率最高的觸控技術,據D ISCIEN 數據顯示,2 020 年全球I FPD 觸控技術中紅外觸控技術占比達 89% 。從外觀來看,反射式紅外觸控技術較一般紅外觸控技術最大特點就是邊框臺階只有1 mm 。
圖2:直射式/反射式紅外觸摸框
于教育市場: 紅外觸控教育交互大屏使用過程中存在粉筆灰堆積在紅外觸摸框上的情況,該現象對紅外線通路造成一定影響,逐步積累將使觸控精度有所下降,更低的臺階將減少粉筆灰的堆積情況(減少積灰量,但仍需定時清理)。
于會議市場:更低的臺階賦予產品更好的外觀效果。
再從顯示效果來看,本次兩款產品均采用0貼合技術 ,假設貼合方式均相同的背景下,我們來比較三種常見的外掛式觸控結構方案,為了閱讀的友好性,我們還是先說一下觸控的分類,IFPD的外掛式觸控技術主要分為電容觸控和紅外觸控技術,紅外觸控技術主要在表面四周加之紅外觸摸框,觸摸框內有紅外發(fā)射器及接收器進而形成觸控網。電容觸控技術則有金屬網格、ITO、納米銀等觸控技術的分別,但總體思路上均為在某一載體上制作金屬網形成觸控網,而影響到顯示效果的關鍵就在這個載體。
紅外觸控技術載體就是紅外觸摸框,設在四周,觸摸框自身對顯示效果無影響。電容觸控技術載體分為三種,第一種為GFF形式,既電容觸控載于兩張PET基材為基底的膜材上,并通過兩層膠與蓋板玻璃貼合,第二種則為GG/GF2形式,主要將觸控置于一層玻璃或者一層膜材上再與蓋板玻璃進行貼合,第三種則是將觸控直接置于蓋板玻璃上,目前電容觸控IFPD以第一種GFF結構較為常見,總體比較來看,無論哪種觸控技術對顯示方面均有一定的遮擋,進而對清晰度、透光率造成一定影響,而紅外觸控技術由于設在四周,且紅外線不是實體線材,相同蓋板玻璃厚度及貼合方式下對顯示影響最小。
圖3:IFPD觸控主體結構
觸控效果:
本次采用的反射紅外觸控技術所發(fā)射的紅外線分成兩路,一路沿玻璃表面行進,另一路則在玻璃中通過,該種方式賦予產品:
圖4:反射式紅外觸摸框紅外線通路
超高精度:一般I FPD 觸控精度多為2 mm 左右,高端產品觸控精度可達1 mm ,從本次M AXHUB 及seewo 的宣傳上看,采用的反射式紅外觸控精度高達 0.5mm ,屬于業(yè)界頂尖水平;
識別物體及壓感:整體觸控識別類似于C T 的層析掃描方式進行,因此可識別接觸物體的大小及形狀,因此可達到防止誤觸的同時也賦予其一定的壓感識別能力(尤其是對軟筆/毛筆的識別能力)。
剛剛說了很多反射式紅外觸控的優(yōu)點,但是產品自身也有一定的缺點。
缺點1 - 貴: 產品本身的觸控識別方式較為復雜,為了保證觸控識別的算力進而對觸控延時有一定的保證,因此需要增加單獨的電路板 ;由于需要一路紅外線進入蓋板玻璃并產生光路,因此玻璃需要做一定弧度的內凹,且由于蓋板玻璃本身硬度大且方案對玻璃彎曲后的均勻一致性有較高要求,國內目前只有華玻視訊、東方硅源等少數廠商能供應,因此整體成本高昂。
缺點2 - 屏體選擇:由于蓋板玻璃有微幅的內凹,若采用全貼合技術,需注意在屏體選擇上I PS 屏有漏光風險,因此保險起見適用于V A 屏,本次 MAXHUB 與S eewo 兩款產品均采用0貼合技術,故不需考慮全貼合導致液晶面板彎曲所帶來的顯示影響。
總結:反射式紅外觸控技術給業(yè)界提供了新高度產品,也給諸多廠商帶來了新的產品思路,從過去的紅外、打印銅、框貼和觸控及貼合技術到現在的紅外、反射式紅外、打印銅、納米銀、金屬網格、i n cell 、 on cell 以及全貼合、紅外0貼合、電容0貼合的多樣化前端形態(tài), IFPD 前端技術仍在持續(xù)發(fā)展,標志著I FPD 行業(yè)依舊充滿活力、未來可期!
評論comment